提问
今年2023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1回答·1397关注
今年2023年的农历清明是阳历的4月5日这一天,在前一天是寒食节,在今年的清明节农历上的日期是闰二月十四的乙卯月 壬辰日,当天是星期三,在清明节假日上来看,是清明当天休息一天,没有调休。
    4月5日
“海上丝绸之路”的都经过哪些地区?
1回答·1388关注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指的是在古代时期的中国对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也有着"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的别称。“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叫法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而“广州通海夷道”是主要起始于唐代,在当时这是一条沿着我国东南沿海一直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从相关古籍来了解,在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广州通海夷道以广州为起点,全长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时间到了明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更是标志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在当时是对外贸易及文化往来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此外也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成型期大致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
    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
南宋诗人王之望的墓志铭全文
1回答·1188关注
王之望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及书法家,字瞻叔,襄阳谷城人,王之望工诗属文,又是词学大家,在历史中记载,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他的出生地是在南宋襄阳谷城,他的诗词在当时可以说是词学上的大家。 王之望墓的墓志是在,2000年出土,原藏临海江南街道白岩岙村,现存临海博物馆东湖石刻碑林。墓志铭刻在碑文上,文字为楷书,文连题41行,满行59字,又刊人勒名1行
    我也想知道
国际航海日是几月几日?
1回答·565关注
国际航海日是每年的3月17日, “世界海事日”最早出现在1978年,由于当年3月17日正值《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生效二十周年,1977年11月的国际海事组织第十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今后每年3月17日为“世界海事日”,因此1978年3月17日成为第一个世界海事日。 而我国的航海日是在每年的7月11日,因为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故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法定“航海日”。这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每年3月17日是国际航海节日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1回答·1444关注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全国爱肝日是几月几日?历年主题都是什么?
1回答·1057关注
全国爱肝日(National protect liver day,NPLD),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情景下,为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爱肝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每年选定一个宣传主题。自2001年起,全国各地有关机构、医院、学校每年在这一天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肝科普公益宣传活动,已举办了二十次。
    2010年3月18日主题:“增强体质,爱护肝脏”2011年3月18日主题:“行动起来,远离脂肪肝”2012年3月18日主题:“中西结合,共抗乙肝”2013年3月18日主题:“为了爱肝,戒烟一天”2014年3月18日主题:“肝胆相照,合理用药。”2015年3月18日主题:“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2016年3月18日主题:“生活需要爱心,也需要爱肝”2017年3月18日主题:“早防早治,预防肝癌”2018年3月18日主题:“爱肝护肝,珍惜生命”2019年3月18日主题:“维护肝脏,增进健康”2020年3月18日主题:“参与爱肝行动,共创美好前程”2021年3月18日主题:“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2022年3月18日主题:“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2023年3月18日主题:“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
在网上绿色祭拜的意义有哪些?
1回答·935关注
从线上网络祭拜来说,是一种绿色祭扫的方式,往往在线上客户端,例如pc电脑或手机、平板即可操作进行线上祭拜活动,而线上祭拜的活动开展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而意义其实和实际的祭扫扫墓的意义是意义的,此外,从绿色祭扫、文明祭拜的角度也是现在的一种趋势,和普通陵园相比,祭拜的便捷度是一个优势。
    环保、经济、安全
世界睡眠日是几月几日?
1回答·388关注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世界睡眠日是每年的3月21日。
公历3月份有那些花在这个月份开?
1回答·1416关注
在公历三月份正是春天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很多树木都开始发芽,也有不少植物会在这个时候开花,在阳历也就是公历的3月份开的花有很多,相对较为人们所熟悉知道的就有樱花、玉兰花、杏花、梨花、油菜花、海棠花、桃花等,在3月的时候会争相开放,而这些花在历史中不少都还是很有名的,在古代时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对其描述留下墨宝,例如在古诗词中我们常见的就有杏花、梨花、海棠、桃花等等。而阳历3月恰好还是农历中惊蛰、春分前后,这个时候降水也陆续增多,天气处于一个慢慢变暖的过程,咋暖还寒,所以也是农业中春耕的打好季节。
    樱花、桃花、梨花、郁金香、迎春花、风信子、杜鹃花、油菜花等
今年2023年的春分是几月几日?
1回答·898关注
今年2023年的春分是在公历的3月21日,每年的春分时间大多不一样,但每年公历时间是在3月19-3月22日交节,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而在含以上有一分为二的意思,在这个时候昼夜平分、寒暑平衡,而此外春分还有着平分春季的意思,在《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3月21日
中国古代有名的医者有哪些?
1回答·1087关注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药。
    我首推扁鹊,他用一生的时间总结了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我国医学发展有很大影响,他是“中国的医圣”
在宋代为什么流行男子在头上戴花?
2回答·2238关注
请问为什么在宋代时期的男子大家都流行在头上戴花?这是当时的一个朝代中规定的礼制吗?我发现一些古籍描述甚至现在的一些电视剧中也都有宋代时期头大花朵的习惯,这是习俗吗?还是当时宋朝皇帝定下的礼制?
    在宋代时期确实有男子头顶戴花的习惯,这个也不能单纯称之为当时的习俗,应该是和宫廷皇家的推动是有一定原因的,从历史上来看,其实在宋代之前南北朝开始,我国古代帝王和亲王为首的上层统治者就已经开始有簪花的习惯了,而到了唐代时期则流行之风更甚,宋代有男子戴花的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从簪花的选择上在唐代时期的帝王们大多偏好牡丹为多,一来牡丹花的花体本身较大,而此外牡丹花也比较艳丽,对当时追求华贵的贵族来说可以说是他们的不二之选,此外,牡丹花在当时的花卉价格中是属于较为昂贵的,而古代普通老百姓往往无法负担,而其中有些牡丹的品种则更是如此,所以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簪花也是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体现之一。时间一长簪花不光是当时的一种习俗习惯,而慢慢的开始变成了一套规则礼仪。从一些相关文献来看,当时的皇室的簪花习惯上还会根据花的颜色’种类和大小、质量等来作划分等级的标准来分发给大臣。沈括在《梦溪笔谈》就记载了一个“四相簪花”的故事,说是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后花园中开了一种美丽奇特的瑞花——“金带围”芍药,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而宋代时期男子头上戴花的习俗不光体现在一些古代文献记录中,还体现在一些古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就画了一幅《四相簪花图》和《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轴》可以看的出以前古代时期男子戴花的传统其实是被后世世人所熟知的。而在宋代时期,则男子戴花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现象,可以说发展到了一种极致,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宋代时期独有的社会文化风气。
十二星座都有哪些星座?
1回答·452关注
十二星座依次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客家祭祖习俗文化是怎么样的
1回答·1384关注
客家祭祖习俗由来已久,百姓私祭自迁入后便有之。为了便于祭祀祖先,人们纷纷在本氏族的聚居地建造宗祠、家庙,宁化至今还保留着65姓先祖所建的姓氏祠堂238座。民俗文化中祖先崇拜的方式是祭祀,包括立宗庙、祖宗祠堂及一系列祭祖礼仪,有“家祭”“节祭”“村祭”“族祭”等,主要分为春秋两祭和中元节祭祖。祭祖的场所,主要为祠堂和墓地,祭祖供物有三牲(猪羊、鸡鸭、鱼)、蔬果、米果、米酒,祭祖常用蜡烛、油灯、灯笼、铳、烟花爆竹等物。
    客家人的祭祀分为公祭和私祭两种。私祭,也叫家祭,指单家祭礼;公祭指合族、合祠或合房拜祭。
国际航海日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1回答·1083关注
首届“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航海日”是全民参加的全民性文化范畴的全国性法定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今年7月11日适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选定郑和下西洋纪念日作为中国航海日。
唐宪宗李纯之后是谁继位?
1回答·5960关注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唐宪宗李纯驾崩后,其三子李恒继位,是为唐代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唐穆宗在位四年驾崩。
    唐穆宗即李恒继位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经典诗词赏析
2回答·1458关注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和文学家,他其生平学问受到父亲和兄弟的影响较多,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在历史中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三人也合称“三苏”,苏辙亦善书且在书法上也有较深的造诣,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他一生写的诗词也非常多,其中就有晚年所作《游西湖》是一首七言律诗,在诗句中描述市民和鱼鸟对诗人出游西湖的反应,其实也描述了苏辙晚年时期深居简出的生活,以及表达了他寂寞无奈的心情。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晚年退居颖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
2023年桃花盛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回答·1687关注
2023年桃花在三月中旬开。华东、华中地区3月中下旬绽放,而南方地区温度较高,桃花也可能提前绽放,北方地区温度较低,桃花也会推迟绽放。
    杭州西湖边得桃花大多在3月中下旬会盛开
中国古代历史学者学家有那些?
1回答·1538关注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学家在古代和现代都有,我们这边就讲一下古代的历史学家们,他们大多是对我国当时古代的一些历史有过比较大的贡献的人物,其中就有左丘明、司马迁、班彪、班固、陈寿、常璩、范晔、刘知几、杜佑、司马光、欧阳修、郑樵、洪迈、周去非、赵汝适、马端临、汪大渊、李贽、张燮、顾炎武、王夫之、王鸣盛、赵翼、钱大昕、章学诚。
    1、左丘明(约前502年一约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2、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3、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魄嚣,欲劝说傀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4、班固(公元32年一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家。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我,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顾广圻的圻怎么读?
1回答·2057关注
顾广圻的圻读qí 。 顾广圻,字千里,号涧苹、无闷子,别号思适居士、一云散人,清朝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与孙星衍、黄丕烈等人称清一代校勘学巨匠。
    念作q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