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最受欢迎的七种职业,你知道是哪七种吗?
古代不像现代,尤其会以职业定尊卑。比如,常说的上九流、下九流。上九流:和尚、道士、画工、郎中、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私塾先生、药铺;下九流:优伶、婢女、娼妓、乞丐、恶棍、剃头师傅、当铺、灶头厨师、澡堂、木匠。上九流就是人人追捧的对象,而下九流也是被人唾弃的对象。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分类也是以行业和人们的喜爱程度。那么,古代人最受欢迎的职业又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来看看。公务员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喜欢当官。现在的大学生挤破脑袋考公务员,古人也不示弱。但凡读点书、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人,砸锅卖铁也要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好了便可飞黄腾达,从此入了仕途。诗人在古代,诗人可是个大有前途的好职业。李白因为诗写得好,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颇受重用;韩愈替人写一篇碑文,居然得了二十万的稿费。所以,做诗人是件名利双收的美差,难怪古代诗人如此之多,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的经典诗词。幕僚幕僚是个英雄不问出...
新闻动态 | 2018-09-14 -
强台风“灿都”来袭,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预防和应对台风的吗?
台风天气不止是现代,古代沿海地区的台风就很频繁,那么古人是如何预防和应对台风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古代的史书和地方志中有不少有关台风的记载和描述。《吕氏春秋•有始览》中就有关于“八风”的记载,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对风的观测研究已相当细致。飓风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出现早,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在《南越志》中记载:“熙安多飓风,飓者,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在九世纪的《岭南异物志》中谈到飓风或台风到来之前,会出现一种特别的风,称为“炼风”。在《岭表录》中记载“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是最早关于台风天气预测的记载。《岭南杂记》中对飓风、台风的描述就更加详细:“……之气如虹如雾,有风无雨,名为飓母,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台信,风起而雨随之,越三四日,台即倏来,少则昼夜,多则三日,或自南转北,或自北转南,阖夏时阳气司权,南方之气为北风摧郁,郁极而发,...
新闻动态 | 2018-09-13 -
今超强台风登陆,那你知道在古代是如何预测台风的吗?
今台风“灿都”来势汹汹,而且目前这个超强台风已经维持超过100个小时了,也是一个非常“厉害角色”,而就在7,8月份的时候,也有一个非常强的台风“烟花”。在现在大家在预测这些台风精准到来都是靠着科学来预测的,并且可以精确到什么时候会登陆,那么你知道在古代的人们,是如何预测台风,而规避风险的吗?又是如何救灾的呢?图源自网络在古代,他们没有先进的气象预测的设备,也没有现在这么科学的预报的技术,所以他们对于这些天灾的抵御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只能是依靠着信仰天神,祈求神灵保护,而今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神像的信仰,我想这就跟台风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图源自网络除了这种神灵保护意外,古代还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根据一些天象和物象的细节来预测台风,像是一些谚语都是代表着古代人对于台风来临时现象的描述,比如说古人会观察云、雾、风、雷等气象特征,然后观察在台风来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
新闻动态 | 2018-09-13 -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小人为什么会翘兰花指?这个那个朝代的产物?
据悉,最新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中有一个翘着兰花指的青铜小人,网友大呼可爱。那这个青铜小人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三星堆文物是哪个朝代的产物呢?今天我们来分析分析。三星堆文明世所瞩目,其中文化含量最丰富者在于一、二号祭祀坑,其出土文物代表三星堆文明繁盛期,学界普遍认同为中国南方文明起源之一。不少学者认为祭祀坑的年代当处古蜀文明的鱼凫时代,乃因坑中出土的金杖上花纹有鸟形、鱼形和人头形,可判读为“鱼凫王”之意。“我们认为以祭祀坑为代表的三星堆古城的主人,可能是传说中的蜀王‘鱼凫氏’”,此说为学界多数人认同。但随着地下出土文物日渐丰富,三星堆祭祀坑的族属尚有商榷之处。三星堆祭祀坑之所以震惊中外,盖因出土的主要文物青铜器、金器量多质高,象牙、海贝、青铜立人、金面具等引人注目,其文明程度在同时代堪称先进,堪与北方殷商文明相媲美。而如此宏大精湛的文物古迹在史籍中毫无记载,有如奇峰突起,又悄然消失,留下了巨大的悬念...
新闻动态 | 2018-09-10 -
三星堆有哪些新发现?三星堆发现有哪些重大意义?
三星堆又有新发现,新发现六座“祭祀坑”在提取一批象牙后,大量珍贵文物露出真容,此次发掘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土重要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历年来的重大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或是从宗教观念、造型艺术、青铜铸造工艺、文化交流、文明进程、地域特色等多重角度来看,都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展现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画卷。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了辉煌的古蜀文明,具有多方面的学术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揭开了古蜀王国神秘面纱在三星堆遗址一号坑、二号坑发掘之前,我们对古蜀历史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三星堆惊人的考古发现,特别是1986年夏秋之际一号坑、二号坑的相继发掘,终于揭开了千百年来笼罩在古蜀历史上的神秘面纱,使我们看到了湮没达数千年之久的古蜀王国的真实面目。在此之后,成都平原上又有了...
新闻动态 | 2018-09-09 -
快到中秋放假了,那么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放假的吗?
九月份马上就要中秋放假了,现在大家都十分期待着中秋节的放假,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古代人是怎么放假的呢?他们是不是也有中秋假期呢?古代哪个朝代的假期又是最多的呢?我想大家对此都有一些好奇吧,所以就让我来跟大家说一说。历朝历代,他们的放假方式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有些朝代中秋节也是会放假的,甚至还有的朝代还会有现在我们所谓的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那就是汉代,其实在秦代及以前是没有比较明确的休假制度的,在当时官员如果要休假的话,就需要告归”或“谒归”。而到了汉代之后,朝廷就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休假制度,当时是规定了每个官员每工作五天就可以休沐一天,就比如说《初学记》中就记载了“休假,亦曰休沐。还有就是《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主要当时的官员晚上也是需要在官署的,相当于现在24小时值班的工作制度,因此工作五天后,就需要回家休息,洗澡,有的就会利用这个时间去探亲访友等等,还有就是有些官员可能会...
新闻动态 | 2018-09-09 -
你最喜欢吃什么月饼?五仁月饼为什么一直被吐槽?
五仁月饼是中国传统糕点之一,在中秋节各式月饼中高居榜首,具有绵长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区也发展了具有各式特色的五仁月饼。它具有配料考究、皮薄馅多、便于携带等特点。五仁月饼的核心在于它的馅料:杏仁、桃仁、橄榄仁、芝麻仁和瓜子仁,即五种果仁。果仁的脆香与外皮的绵软细腻结合在一起,是它触动味蕾的独家秘笈。但是现在厂家生产的五仁月饼的馅料大多是青红丝、冰糖、花生、芝麻等,虽也算是“五仁”,但味道上却是大打折扣。首先,青红丝本身的味道就不好。传统的青红丝多由橘子、柚子等果皮制作而成,也就是陈皮,无论是选料还是制作过程都相当考究,尽可能保留了食材的原生态。但现在的青红丝制作多以香精色素堆叠而成,满是工业食品的味道。另外,冰糖比较硬,被包裹在绵软的外皮之下,软硬之间不能达到和谐,往往一口下去就极容易被冰糖硌到牙,食用体验相当不好。此外,这种五仁馅饼的馅料包含的果仁分量较少,失去了果仁的酥香,月饼的口感就...
新闻动态 | 2018-09-08 -
古代老师过教师节吗?古代的老师都有哪些“别称”?
“教师节”即将到来,古代的老师过教师节吗?古代老师的称呼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详细介绍介绍!“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
新闻动态 | 2018-09-07 -
古人平均寿命短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古代人平均寿命比较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古代战争频发,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人类历史自有记载以来每一天都在发生战争,据说有人统计过,全世界完全没有战争的日子好像不超过200天。因此古人平均寿命必然很短。中国历朝改朝换代时的人口变化如下:秦朝末年:2000万,汉初:600万,70%人死亡西汉末年:5959万,东汉初:2100万,65%死亡东汉末:5007万,三国赤壁之战后:140万!最少时90万!95%以上死亡隋朝末年:4602万,唐初:1235万,73%死亡安史之乱:5292万人减至1699万人,68%死亡宋朝鼎盛时:9347万人,元灭宋后:887万人,91%死亡!蒙古人杀了全世界2亿人,被记录在吉尼斯世界之最明朝末年:1亿人,清朝建国时:1800万,80%死亡朝太平天国起义前:清4.3亿,之后:2.3亿,2亿人死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建国前:4.6亿人,今天:14亿,...
新闻动态 | 2018-09-06 -
四川达州谯氏的来源是什么?民国《谯氏宗谱》带你揭秘!
谯氏,在北宋《百家姓》排430位,郡望为京兆郡。西汉时,已成为巴西郡的名门望族,先后在朝廷任职的有谯隆、谯玄、谯周等。今天,我们来探究一部编撰于民国年间的《谯氏宗谱》以及载有先祖谯周名讳的古墓碑。《谯氏宗谱》揭开“寻根”神秘面纱这本《谯氏宗谱》,是来自四川省达州市,宣汉红峰镇的谯耀洲老人的珍藏。全书共分为4部分——“谯氏宗谱志”,“谯氏源流记”,“谯氏宗祠总序”,“二十八代之祖名开列于后”。修订时间为民国戊午年,即公元1918年,真正称得上是一本百年族谱。这本《谯氏宗谱》,记录了谯氏一族的源起和发展。焦姓的来源根据《说文解字》,谯字的本义:一种喜欢侵占他鸟巢穴的山雀。而谯氏先祖是以鸟为图腾的姓氏,且是以斑鸠为主。古代五帝时期的二十二姓(注)中的姬姓,下分谯氏、孟氏、孙氏等。根据《谯氏宗谱》记载,周朝著名政治家,周王室姬奭,他的儿子姬盛,被封于谯者,为谯侯。而谯侯之子孙以邑为氏,则为谯氏。如...
新闻动态 | 201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