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皇帝为啥总出家做和尚?历史真相其实被他回避了!
最近《新天龙八部》在央视上映,从97黄日华版到21年新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段誉的名头前,总要加个“大理段氏”。这个大理段氏一听就感觉很厉害啊?为啥他们的皇帝总想不通要出家呢?大理段氏的几个来头关于段氏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在其考工记的《轴人》一篇中记为:段氏为搏器。意思也就是说“段氏”是铸造器具的匠人。古时姓、氏、名的起源大多与氏族部落名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系,“段”姓也就因此而生。云南地区的段姓,其根源有说是出自云南本地的白族。也有说是河南人迁移,也有人说祖先是甘肃人。那么段氏先祖究竟是谁呢?段氏先祖是谁在如今段氏的宗谱以及《南诏野史》等云南的各种地方志上,都记载到段氏的祖先为唐朝时期的段俭魏。但开国皇帝另有其人。段俭魏原本是南诏国的将领,在唐玄宗朝天宝年前时击退了前来征讨的唐军。后来在南诏封侯拜相,势力慢慢做大,建立大理的是他的后人段思平。但他们来自什么地方呢?事实上,段俭魏祖上...
新闻动态 | 2018-08-17 -
湛江最冷门和最热门的姓氏,你知道吗?这个姓氏最近火了
01湛江姓氏湛江五县四区,每一个地区的姓氏排名都不一样,但有些热门姓氏无论在哪里都名列前茅。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市姓氏排名前十的有陈、黄、李、林、吴、梁、杨、王、张、郑等,这些姓是湛江最基本的热门大姓。“陈林李,打人冇识死,黄杨梁,只只系大佬”,说明这几个姓在湛江人数尤其多。而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却又是另一个极端。历史上是水军驻地,各朝都有军人落籍,形成多姓杂姓,全村8000多人就有50多个姓氏,但彼此和谐相处,大小姓氏平等相待,传为佳话。02全姓起源关于全氏起源问题一直有较多的说法。其中一种被大多数全姓人认可的说法是,起源于周朝的官名——泉。这个“泉”古时候是一种钱币。周朝时候,有一种官职叫做泉府官,专门管理钱币。泉府官的后代有的以泉作为姓氏,后来由于同音演变成全,成为今天全姓的起源。除此而外,与全姓起源有关的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其中如相传全姓起源于古国名或地名,这一古国名或地名大约在今安徽全...
新闻动态 | 2018-08-16 -
族谱网七夕好礼相送,邀请好友半价制作精美相册!
这次七夕,【族谱网-传世画册版块】为有爱之人准备了一个“相聚”的契机。活动介绍邀请好友参与七夕特别活动,就能赢取限量七夕相册价半价券以及丰富现金奖励点击上传你的美好时刻照片(不限题材),一键排版+文案描述,化身摄影大神。专属的半价精美相册,火速印制免邮送到家!参与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情侣甜蜜相聚、夫妻相伴时光、孩子成长点滴、银婚纪念时刻,不论哪一种,都会收获满满祝福。现金提现到账,车马费有了;手工相册配上花束糖果,让生活的芬芳甜蜜弥漫在奔赴路上的每一个角落。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新闻动态 | 2018-08-13 -
族谱网“印相档案”新功能上线,邀请好友半价制作传世档案
朋友们,经过数月研发改进,族谱网新版本上线啦!接下来阿族就为大家介绍本次更新最大亮点——传世相册。想要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吗?想要记录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乐时光吗?想要记录生活中不时出现的美好瞬间吗?想要为晚年生活留下珍贵回忆吗?看这里↓↓↓-相册制作介绍-随时随地拍心血来潮想拍套照片?排好行程去摄影馆=费时费力×族谱网传世相册=随时随地拍摄制作√一部手机,随时随地自己制作精美家庭相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真正有手就行。一部手机,随时随地自己制作精美家庭相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真正有手就行。简单易操作担心自己不会做?担心自己不会拍?没关系,我们有齐全又精美的模板。全家福、旅行、情侣、宝宝等上百款,持续上新中。只要你想,我们都有。模板修饰,文案匹配,让你化身摄影排版大师。特色家书存档送礼相册不仅支持线上收藏转发,随时查阅,同样支持实体打印。告别单一的文字、照片制作方式。作为特色家书、摆件、挂件...
新闻动态 | 2018-08-12 -
古人读书有何讲究?对后人有什么影响?
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宋代学者朱熹在《训学斋视》中指出:“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文学家苏东坡,在多年的求知生涯中,养成了抄书的习惯。他的抄书,往往不是为了积累资料,而是为了加强对书的内容的记忆。除了这两位文学大家的读书做法,古人对读书还有哪些讲究?我们一起来看看!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童蒙...
新闻动态 | 2018-08-11 -
我国历朝历代对气象的发展,古人是如何发现气象变化规律的?
在古人的观念中,气象既是“天”的自然表征,也是“人”的观念塑造,这种超自然的人本理解,为原本自然的万千气象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和持久的人文属性。华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长期互动中,日渐适应了四时交替,阴阳变化;辨明了雨雪晴霭,风云雷电;见证了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并逐渐探索出气象变化的一般规律,形成观天察气、看云识天的气象学识,留下世界上记录最早、传承最久、内涵最广的气象资料,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独特文化资源。早在夏代,已有观象授时之说,设有“天地四时之官”;《夏小正》以夏代十二月为纲,记述了每月星象、气象、物象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至殷商,时人开始自觉观察、认识并记载各种气象,甲骨卜辞中风、云、雨、雪、雹、雾、霞、霜、雷、电、虹等气候现象,是世界最早的气象记录之一。周秦之际,在天人关系的艰难探寻中,人们已更加成熟地解释气象、预报气象和记录气象,《周易》《尚书》《诗经》《左...
新闻动态 | 2018-08-10 -
为什么伟人都提倡修谱?修谱有哪些重大意义?
问一个大家可能不太能答上来的问题。除了史书和地方志,另一种以前记录历史的重要文献是什么?——族谱。-图片来自族谱网--02-泱泱华夏传承数千年,时间线比某些移民国家长太多。对于旧时代大多数人来说,历史的追溯只能仰仗史官的一支狼毫。而除了统治阶级的政策管制,旧时代很多平头百姓尚且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身子,更没有心思去修理族谱。更不用说,修谱还有庞大的亲属关系网,姓氏名讳需要追根问宗,实在是没有精力。对于中国人来讲,认祖归宗的归属感可能和种地天赋一样与生俱来。但过高的修谱成本就跟孩子三十多了没心思结婚让父母难以接受一样,无奈且无法。再加上修族谱本身缺乏经济收益,就又劝退了一批人。但民众长期主动或者被动地轻视,也就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断代断承断了念想。最后人活一世,至多存在两三代人的记忆或者谈论之中。再往后,痕迹被时间抹除。一辈辈人由家人变成亲戚,变成不如近邻的远亲,再之后可能不再往来。-03-...
新闻动态 | 2018-08-09 -
我国古代的文化遗址有哪些?
我国上下历史五千年,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数不胜数,今天,给大家介绍下遗存下来的古遗址有哪些!古遗址留存地很多,今天我们主要讲讲青海地区的古遗址。幅员辽阔的青海大地,自古以来多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发现表明,上至石器时代﹐下至明清,都有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青海诸多文化遣址的发掘,不仅对研究青、甘地区石器、青铜器时代诸文化的序列,相互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研究古代羌人的社会性质、经济生活、中国奴隶制的起源、原始宗教的产生以及原始农业经济向畜牧业经济转化等,都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同时,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名胜,极大地丰富了我省的旅游资源。从中石器时代到明清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生活遗址。其中旧石器时代仅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地区发现几十件打制石器,目前尚未发现有遗址,但这些难得的实物,证实了早在二三万年前的青海并非荒无人烟之地,而是有比新石器时代更...
新闻动态 | 2018-08-06 -
古人外出住旅馆,有哪些规矩?
古人做官有规矩,交友有规矩,就连住旅馆也有规矩,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古人外出住旅馆的规矩。旅馆,在中国出现时间很早,一般认为,在上古商周时期已出现,逆旅、旅次、旅舍、旅店,接待的对象不太一样,都指的是旅馆,和现在的酒店、宾馆、招待所是一个功能。从《周礼》所记来看,早在周代时,中国的旅馆业已很发达,而且似乎是“链锁式”发展。如周王规定,有国营招待所性质的“驿亭”,要求每10里有“庐”,即简易房舍;每30里要设“路室”,以供休息;每50里的市镇要设“候馆”,候馆即可以入住的招待所,设施和服务功能较全。现代流行的城市旅馆、家庭旅馆,在先秦时已出现,主要有“馆”、“寓”、“舍”等。这些旅馆档次和功能区别明显,以供不同身份的旅客入住。“馆”比较高级,用来接待贵宾,如“国宾馆”、“诸侯馆”,这类旅馆都是官办的,当时的诸侯国一般都设有这样的高档宾馆,如鲁国有“重馆”、赵国有“陶丘之馆”、晋国有“箕馆”。“...
新闻动态 | 2018-08-04 -
古代践行和接风为什么都要喝酒?
饯行,古代又称祖席、祖筵等。是人们为某人送别时而特设的酒宴。据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说,祖席、祖筵本是古代人祭祀祖神恪(同修)的仪式。由于祖神恪喜欢旅游,对水路旱路都非常熟悉。所以人们出远门时总要设酒宴祭祀他,以祈求一路平安。后来,此习逐渐演变发展,形成了钱行饮酒的习俗。关于饯行之俗,古文献上有很多记载。《诗经·大雅·韩奕》云:“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钱之,清酒百壶。”这是周朝时人们用酒饯行的例证;战国时期,荆轲到秦国行刺时,燕太子丹也在易水之上为他饯行,荆轲在酒宴上饮酒豪歌,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句;《汉书·疏广传》载,西汉的疏广、疏受告老还乡时,公卿故旧数百人设酒宴为他们饯行;《郑玄别传》载,郑玄跟随马融学习7年,当他辞别马融,准备归家养母时,300余人为他饯行,且“皆离席奉觞”,向他敬酒,无奈,他只好连饮300余杯。古人是十分重感情、重友谊的,他们从不妄交...
新闻动态 |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