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有修谱师这个职业吗?古代修谱如何寻找先祖?
随着对传统文化和家族历史的重视,修谱师这一职业逐渐兴起,他们一般在重修家谱中提供资料收集、编写等工作,并给家谱的编撰提供专业指导。修谱师还有一些共同点就是爱好文学历史,喜欢挖掘家族的迁移和传承,手头上搜集了大量地方史志资料。相较于一般的宗族成员,他们的优势就在于对修谱有系统且细致的认知和经验,而且他们本身掌握的地方志或其他家谱的资料能够为他们接下来的修谱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修谱师在现代算是一个新兴的职业,那么在古代有类似的职业吗?古代的资料保存和传播并不方便,那修谱时又是怎样寻找先祖的呢?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修谱师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谱匠”,在明、清、民国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的谱匠。他们事先准备好了一套适用于不同姓氏的通用族谱,每当有人请他修写族谱,他直接填上姓氏即可,但这样修写的族谱都是一个模子,几乎每一本上都有名人题字。更离谱的是,只要是范姓之人都是范仲淹的后代,而王姓之人都是王...
族谱知识 | 2018-09-29 -
族谱中的“和”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族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的典范,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文化,今天,我们讲讲族谱中的“和”文化。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渗透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的还成为固定的民俗活动,形成了一种稳定社会的精神力量。例如治家强调“家和万事兴”,经商讲究“和气生财”,创业要求“和衷共济”,外交注意“协和万邦”,邻里做到“和以处众”等等。“和”文化也是族谱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民间谱牒中随手可拾。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展示下族谱中的“和”文化。一、堂号堂号是中华民族血缘文化的标志,每个堂号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的是以祖籍地名为堂名,如施姓的“钱江”,曾姓的“龙山”,同安阳翟陈姓的“语阳”(即金门阳宅),翔安帽山蔡姓的“青阳”等。有的是以皇帝赐字为堂号,如庄姓的“锦绣”,林姓的“忠孝”,李姓的“仙景”,金门青屿张姓的“忠勤”等。有的是传说掌故为堂号,如梁姓的“梅镜”,黄姓的“紫云”,同安洪厝...
族谱知识 | 2018-09-27 -
为什么南方注重宗祠文化,而北方的宗族祠堂却比较少呢?
宗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记载着家族的文化传承和辉煌发展,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社会,祭祀祖先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自周朝起,建立完善的宗祠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集中在天子、诸侯、士大夫群体;五代以来,宗祠文化开始在民间盛行,普及度大大增加。但是为什么发展到现在,反而形成了南盛北稀的地域差异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动,由这个大的影响因素可以细分为三个要素:一、战乱随之而来的动荡,动摇着宗祠文化的稳定发展。在古代,中国的威胁主要集中在北方,不时受到外族的入侵,战乱四起,百姓疲于奔命、苦于温饱,并没有多余的精力重建宗祠。而且,战争年代,人员伤亡是极普遍的情况,家族群体受到冲击,凝聚力自然随之降低。南方社会的稳定为宗祠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宗祠文化发展的基础。二、胡汉通婚弱化了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北方多胡人和汉人通婚,汉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胡人文化冲击...
族谱知识 | 2018-09-26 -
古代如何取名?有什么忌讳吗?
取名忌讳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古代社会,最常见的就是避讳皇室姓氏,其实由于宗法制的影响,避讳不仅讲究避君王,还讲究“避亲”和“避贤”。而且不仅仅是取名,言谈和书写都需要注意。直到现在,仍然有部分人在取名时尽量不与父辈名字冲突。由于避讳的影响,中国人认为称呼长辈名字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成熟于秦汉,盛行于隋唐以后,宋朝时期最为严格,一直到民国时期才废除避讳制度。讳则是名字的意思,这是专指“帝王”、“圣人”、“长官”及“尊长者”的名字。人们在说话、写作时应回避这些名字,不能乱说乱写,这就叫避讳。《左传·桓公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避讳在中国古代是人人需懂的一门学问,哪怕是不认识字的平民百姓,也会引来惩罚甚至杀头之祸。古代社会对于名字忌讳共分国讳、家讳、圣人之讳、宪讳四种下面略作介绍。古代四种情况需要避讳1.国讳国讳中通常指的是皇帝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包括皇后、太后,...
族谱知识 | 2018-09-24 -
古代祠堂的建筑格局是什么样的?这样布局有什么作用?
古代祠堂的修建跟一个家族的经济、文化以及当时的地位密不可分。修建的格局也因家族而定,但大体的建筑布局是一样的。今天,阿族带大家了解下古代家族修建祠堂时的建筑格局。祠堂是一个家族权势的象征,神龛和牌位、烛台和高堂以及雕刻有龙、凤的高台,给人一直是庄严、肃穆的感观,让人心生敬畏之心。正是如此,族人在祠堂选址、布局上显得格外讲究。宗祠一般坐落在村落中风水最好的位置。一般,祠堂都建设在村庄里风水最好的地方,由于家族兴旺与财力的差异,祠堂的建筑规模大小不一,主要有一进单院式、两进一院式、三进两院式、三进三院式等几种形式,家族的实力决定了祠堂的规模。由于世代沿袭,建筑祠堂的形制、装饰厅堂的风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等综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据查阅史料显示,民间祠堂主要以三进两院式居多,建筑格局一般都采取中轴对称的形式。享堂、寝堂具有不同的活动范围,寝堂是祠堂中最庄严之地,寝堂主要用于供奉先贤牌位和...
族谱知识 | 2018-09-22 -
正确的族谱和家谱的制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族谱和家谱的制作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繁杂和长期的过程,从开始的准备到后面的编撰以及资料的收集和经费的筹集等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今天,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修谱的具体流程和一些模板样式。一、族谱定位:寻根、留本、传承经费问题:聘请和委任家谱研究会来编修家谱,是要支付费用的。提前想好捐助还是募捐形成。二、绘制世系图选用一张很大的绘图纸,将近五代老谱上所记载的人员按辈分全部画在纸上,一辈一辈用线连起来。每个人旁边写下来他们的字或名,这样查找起来就很方便了。三、普查普查就是将族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下边我们来列出来以下几个表格:四、整理资料整理普查资料。根据普查资料撰写每位族人的条文;确定老谱的取舍范围;根据资料撰写源流考五、撰写序言序言是一定要有的,它反映了本谱的内容思想和价值观。序言的撰写者可以是主编,也可以是本族有威望,有学时的人来做。六、确定内容,初成文稿,改稿,订稿。谱名、编修人员...
族谱知识 | 2018-09-20 -
江苏出现千年族谱,经查证祖先竟是一代神探!
提起外国的神探,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福尔摩斯。但如果提到中国古代的神探呢?想必很多人脑子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名字。没错,今天说到的千年族谱,记载的先祖就是他。江苏徐州利国潭家村,狄姓村民有数千人。而居住在这里的狄姓,自称是唐朝神探狄仁杰72世孙,有一套狄仁杰传世家谱珍藏在狄传富家中。而这套族谱,不仅有狄仁杰,还有北宋名将狄青的事迹记录。专家出面证实在狄传富先生家中,见到了这套“狄仁杰传世家谱”。狄传富先生说:他是徐州市商贸总公司的内退职工,已经在家赋闲多年。他家珍藏的这套“传世家谱”是从老家铜山县利国镇潭家村传过来的。目前,利国潭家村有数千狄姓村民,从狄仁杰起,至今已传74世,他是狄仁杰的72世孙。但是,原始的“狄仁杰传世家谱”藏在狄氏族人手中,一直秘不外传,他的这套家谱是2002年3日的其中有二分之二的篇幅属于增补内记者发现。狄仁杰传世家谱。规模非常庞大,目录后面就是现存山西太原狄公祠的...
族谱知识 | 2018-09-19 -
家谱有几种存在形式?族谱的传承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家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始终。就其内容形式而言,家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各地区文化、家族传统的差异,家谱带有强烈的平民特色。那么这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家谱是怎样在中华文明史上呈现出团结一致的发展趋势呢?在纸张暂未发明出来之前,族谱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在家族之间传承的呢?可以说,族谱自人类繁衍开始就具有了稳定的发展基础,再加上古人强烈的家族意识的推动,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古代,也有相当丰富的对于家族繁衍的记录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口述族谱。口述族谱就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家族的世代谱系,这种记录方式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之中,在中原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人就有历代沿袭着口述族谱的习惯。蒙古人将有关族谱的话语系统看作为宝贵的氏族的财产。因此,蒙古人的后代自小就被传授族谱知识,家族中没有人不知道部落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据说成吉思汗就能将自己黄金家...
族谱知识 | 2018-09-18 -
在参与修谱的时候,你需要注意哪几点?
修谱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文字工作,而今大家对于家谱也是非常的重视,所以很多家族也都会去编修自家的家谱,或者编修已经存在的家谱。家谱作为一个记载父系家族、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从明清开始,私家修谱已经是非常盛行了,并且这也成为了很多宗族会关注的大事,一般是三四十年会重修一次,那么这个重修一次也不是随便重修的,都是有讲究的,因为现在优质的家谱是比较少的,总是会存在一些瑕疵,还有一些是内容观念的老化,考证不清,结构堆杂,这样的家谱的存在价值就非常低了,所以如果想要有一个好的家谱,那么在参与修谱的时候,必须要多多注意,一般来说需要注意的有九点,今天就让我来说道说道。第一点:编修的原则参与修谱的人,在编修工作的时候,是需要依法依规的,需在自愿平等的条件下制定一套规则,从而表明此次修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比如说是为了继承优良的传统,家族团结和睦,或者是教育后人等等,所以这个编修的原则肯定是不能少的,这...
族谱知识 | 2018-09-17 -
浙江寻根到福建,意外发现古族谱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光是皇帝就出了好几百位。人口迁徙、斗转星移,皇族的血脉也散播在全国各地。追溯历史,翻看家谱,很多现代人的祖上可能就是皇族,甚至是打下一国江山的开国之君。浙江有这样一山村,一位村民去福建祭祖的时候,竟然意外发现自家祖先是一位开国皇帝。象珠镇清渭街村这个浙江村庄就是浙江省永康市象珠镇清渭街村。这个偏远山村3000多人口,无一例外全都姓李。据传这个小村庄李姓的祖先据是一个叫做李富的宋人,只知道是个宋人。而据清渭街镇村民了解,自己祖先是从福建莆田迁移过来的,当地才是李氏最集中的后代聚集地。因此,清渭街村民主动联系到了福建莆田的李氏宗祠。到当地进行联合祭祖,在福建莆田李氏的族谱中,清晰的记载了关于李富的情况,还有其画像。从族谱来看,李富是清渭街李氏的十八世祖,而且在这份详细的族谱记载中,直接记载到了一世祖李元祥,而且还都有画像。李元祥是何许人也?他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0个儿子,...
族谱知识 | 20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