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祠堂--晋祠,你知道它悠久的文化之美吗?
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曾赞叹晋祠:“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是以见得晋祠的钟灵毓秀、源远流长。那么这座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晋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族谱网的小编带你来看一看。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善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大力促进农业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促成了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叔虞逝后,后人修建这座水木清华、山明水秀的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依据境内流淌的晋水,将国号由“唐”改为“晋”,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晋祠自修建以来,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扩建,建筑面貌不断焕发新彩,逐渐形成了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晋祠以其悠久绵延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是一处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碑刻、古树名木等于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要说它的美,则主要体...
族谱知识 | 2018-10-21 -
谱牒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对待谱牒应该持什么态度?
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逐步形成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最近的血缘关系为父子、母子,最远的血缘关系为民族,不同的血缘关系形成规模不同的血亲集团,逐渐形成为宗族,谱牒自此诞生。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还有哪种档案比谱牒历史更悠久,影响面更广阔。自商代到民国,上至帝王,下至庶民,从城市到乡村,从汉族到众多少数民族,都十分重视编修谱牒,而且多对谱牒怀有一种极其崇敬的心情。连续不断地编修、续修谱牒,几乎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全民性”文化运动。时至今日,“家谱”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常讲的一个词汇。回顾谱牒的历史,不仅可以看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形式的档案走过的道路极其相似,而且还可以看到谱牒自身的特点,即:因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之不同,导致谱牒的记录载体和记录对象各异,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谱牒,其种类之演变实质上反映了谱牒的历史发展过程。口述谱牒是文字产生前最为古老的一种谱牒。它通过人们的口传...
族谱知识 | 2018-10-20 -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五大姓氏,有没有你的姓?
中国历史悠久,前前后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朝代更迭,历史兴衰,有的姓氏一直屹立不倒,有的姓氏崛起发展到昌盛,影响历史数千年。今天,阿族就来带大家看看这五个影响整部中国史的姓氏。它们可能也是名人辈出最多的五大姓。王姓王姓,根据史料记载和历史传说,相传王姓主要是源自于姬姓,而姬姓又是我国上古时期的八大姓氏之一,又是周朝的国姓,姬姓自然是十分显赫富贵的。王姓起源于姬姓,那么自然也算得上是富贵的,历史上出过一位被称为“穿越者”的皇帝王莽,他从汉朝皇帝手中篡权,建立了新朝。其姓氏名人的历史影响力:李姓李姓是唐朝的国姓,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仅大陆地区的李姓人口就多达9500万。李姓是唐朝的国姓,在古代是十分显赫的,进入现代后,也是一个十分显赫的姓氏,除了人数上的优势,也有许多的富豪姓氏为李,比如李嘉诚、李彦宏等等。其姓氏名人的历史影响力:张姓张姓也是我国的一个大姓,人口众多。...
族谱知识 | 2018-10-19 -
历朝历代的丧礼流程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丧礼,尤其是一国帝后的丧礼,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代丧礼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一般分如下几个仪程:小殓:为已故帝(或后)沐浴容颜、括发(头发梳理后挽成鬓)、更换寿衣,并在尸前陈设祭奠物。停尸之所,皇帝在干清宫(皇帝生前的住所),皇后在坤宁宫(皇后生前的住处),这叫“寿终正寝”。大殓:即将死者装入棺内。棺前设“几筵”(摆有酒馔等祭奠物的供案)、安神帛(一种丝织物)、立铭旌(状如旗幡,上书“大行皇帝梓宫”或“大行皇后某氏梓宫”字样)。明代皇宫西南部有仁智殿(俗名“白虎殿”,位于武英殿之后),曾氏停放皇后棺椁的地方。大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小殓的第二天。这一天,嗣皇帝及已故帝王的妃、嫔等宫眷要身着素服前往致奠。在京的文武员及文武三品以上命妇,要连续几天(三天或三天以上),早晨或早晚两次,身着丧衣(成服之前,文武官员服素服,冠乌纱、腰系黑色犀角带,成服后服“斩缞服”,即一种粗布做成而不缉边的...
族谱知识 | 2018-10-18 -
谱牒有哪些史学和社会价值?对现代社会作用大吗?
完整的谱牒,记载了本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仅仅“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还记载和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无疑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1、关于乡村史的记载:我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农村形态的特点是聚族而居、农业生产为主,农民世代在一块土地上生活、劳动、繁衍,他们不但要依靠全体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同族人的帮助。这样,本来就拥有共同祖先的族人,有着天然的情感和心理上的联结纽带,加上生产活动中的共同利益,人们很自然地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的谱牒则必然要反映乡村活动中的人和事,而这些活动又是活生生的农村历史。我国以前乡村一级的档案很少,谱牒中记载的大量村史内容,可以弥补档案之欠缺。2、关于宗族史的记载:宗族亦称家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族是民族的组成部分,或者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也有多...
族谱知识 | 2018-10-14 -
谱牒有哪些类型?皇帝的谱牒叫什么名字?
“谱牒”一词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广雅》说:“谱,牒也。”《玉篇》说:“牒”为“谱也”。谱与牒是同义词。谱牒经过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1、玉牒:中国古代皇帝的族谱,称为玉牒。它在我国起源很早,殷商时代的甲骨谱牒中,即有殷王世系的记录,尔后修谱绵延不断,尤其唐代以后﹐历朝均十分重视纂修和保管玉牒,其目的不外乎为了“正名分、别远近”,保持皇族血统的纯正,作为承袭爵位及财产的档案凭证,所以,中国玉牒的纂修,不仅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是高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需要说明的是,玉牒和其他形式的档案一样,清以前的多已不存,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玉牒2600余册,乃我国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室族谱。我国满族修谱历史源远流长,受到全族高度重视,入关后,清统治者为了明确划分皇室宗族的封爵等级,维护皇...
族谱知识 | 2018-10-13 -
农村修建祠堂,外嫁的女儿需不需要出钱?
自古以来,在男女平等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农村修建祠堂,外嫁女儿需不需要出钱?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了。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在农村或者说宗族观念比较强的城镇,很多人都有修祠问宗的想法。但引起争议的,往往是女性在族谱和宗祠修建中的表现,或者说,是当地宗族对他们的要求。其中很常见,争议也非常大的一点,就是“修祠堂时,外嫁的女儿是不是必须出钱?”。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从祠堂的意义说起。祠堂的意义是什么?祠堂是父系社会关系为主下,所产生的一种姓氏文化,祠堂的作用有很多。一般来说有祠堂也必会有族谱,族谱会记载着自己姓氏各代的祖先。后人可以从族谱上追溯自己祖先来自哪里,在传统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祀祖先,表达着对祖先的思念及感恩。祠堂也有记载着家风、家训,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虽然在法制健全的现代农村,有些处罚可能已经过时,但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培养出三观正的族人。百千年传承下来...
族谱知识 | 2018-10-12 -
祖先都是大官的七个姓氏,看看有没有你的!
脱胎于母系社会的氏族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母系社会的印记。上古八大姓,几乎各个带有“女”字偏旁。而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它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财产分割、宗族抱团、到血脉传承,姓氏文化一直在发挥着他特有的作用。之前我们谈到过上古八大姓的起源由来。总的来说,姓氏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以原始社会时期“图腾崇拜”的动物名称发展而来;以上古八大姓等祖先姓氏衍生而出;封地封国为姓(早期便为部落)等。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以官名为姓了。而历史上涉及官名来源的姓氏也不少,我们今天主要了解这7个。以官职为姓三有司官名复姓了解先秦官职的朋友们,应该听说过三有司。即司徒、司空、司马。其中,司徒起源于舜帝时期。舜在尧在位时期担任司徒,位置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负责教化。后来代代流传演变,司徒成为一个复姓。司空,舜帝时期官名,负责水利治理...
族谱知识 | 2018-10-11 -
为什么要有祠堂?怎么保护祠堂?你知道这些吗?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体现在祭祀祖先。另外,也是举办各房子孙婚、丧、寿、喜等事件的场所。若需聚集族亲共商族内事宜,祠堂也是一个固定的场合。那么,为什么要有祠堂呢?有何意义?祠堂,以一个家族的视角来考量,它是宗亲精神凝结的具象化,是一个家族的象征和纽带。从国家历史来看,它是文物建筑,它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堂中包含的“家训”、“族规”、“家法”,展现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忠信孝悌”的核心。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顺应着家族、祠堂的发展而不断延续至今,深深地根植于子孙后代的血液里。既然祠堂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祠堂呢?一起来看看吧。一、建立关于祠堂的长效保护和管理机制。祠堂作为文物建筑,应受到文物部门的重视,需要每年对现存祠堂进行摸底工作,将祠堂的具体检修工作、祠堂内部器物等登记在册,方便及...
族谱知识 | 2018-10-09 -
谱牒是族谱吗?谱牒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谱牒是古代记叙某一家族或宗族世系表谱的历史档案文献,亦称家谱、族谱、家乘、宗谱、世系录及世谱等。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类目,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衰微的过程。谱牒在历史上兴衰不一,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在历史文化上的反映,体现了谱牒的独特发展轨迹。谱牒的产生,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当时的氏族公社成员皆来自同一祖先,他们以血缘为纽带,依地域而结合,由是产生了众多的家族、氏族村落,每一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称与徽号,以保存、流传其全体成员的共同世系,与其他氏族成员相区别。氏族公社时期婚姻的缔结、丧葬的风俗以及财产的支配等,都是按一定的习惯与世系(母系氏族公社时世系按母系计算,父系氏族公社时世系按父系计算)进行的,世系,由此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制产生,父家长掌握着支配家族财产及成员的大权。一般氏族成员既畏于父家长生前的权威,又幻...
族谱知识 |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