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碑对联集锦,快收藏起来!
一般的墓碑都会有对联,那你知道墓碑对联如何写吗?族谱网小编整理了一部分经典墓碑对联,大家快学起来吧!1,功昭后人;德炳丹青。2,青山芝兰茂;碧海翰泽长。3,祥云笼吉地;瑞气绕佳城。4,传家维孝悌,岩留云盈福地;养性在忠良,架护海拥新天。5,立德齐今古,祖德千秋常祀典;存厚传子孙,儿孙万代绍书香。6,紫气盈福地,山接桃峰增福寿;祥云拥洞天,案朝竹屿兆平安。7,承家多有德,北斗钟灵征吉地;继代有仁风,湖山毓秀兆佳城。8,福田祖上种;心地子孙耕。9,千秋常祀典;万代绍书香。10,德行感桑梓;品节昭后人。11,父恩深似海;母德重如山。12,天和随所寄;风气若无怀。13,奇峰朝福地;秀水育贤人。14,勤俭敦夙好;耕读秀群英。15,清山长福寿;玉水旺财丁。16,立德齐古今;藏书教子孙。17,山水风光秀;子孙世泽长。18,德贯天人际;气穿日月光。19,湖海星峰拱北斗;梦笔生花产栋梁。20,积德培麟趾;传...
族谱知识 | 2018-11-25 -
祠堂的三大禁忌,你知道吗?
提起祠堂大家都不陌生,但祠堂的禁忌大家都知道多少呢?祠堂最早起源于氏族社会解体之后,那时候的人们自行寻找同一血脉的伙伴聚集在一起,组成带有宗教性质的集团,修建一些用于祭祖求神的场所,这种场所就是最早的祠堂,只是当时尚未被命名。到了汉代,这样的场所正式被命名为祠堂,其所代表的意义也更深一层,古人的家族观念是深入骨髓的,祠堂的庄严也体现着血脉相承和长幼尊卑在当时社会人们心中的地位。如此的地位,如此的意义,在建造时自然不可敷衍了事,故祠堂在修建时也有着诸多讲究和禁忌流传民间。首先是选址方面的讲究。选址不可选狭窄崎岖,不可背水向山,不可阴阳不调。要选在地势平整,地形开阔的地点,意喻家族前路坦途,运势宏达;要背山向水,后有靠山前有润泽,山灵水秀,人们就会祈愿祖先的福泽庇佑后代;要选在有阴有阳,光线均衡之地,过阴则带来不好的运气,过阳则会产生光煞,影响家族的健康。其次是修建方面的讲究。修建不可歪歪斜斜...
族谱知识 | 2018-11-24 -
湖南60岁老人自称刘备73代后人,拿千年族谱为证,刘备真是刘胜后人吗?
湖南老人自称刘备之后湖南湾泥渡村,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名叫刘宗荣,自称是刘备的第73代后人,主要工作就是编草鞋为业。而他的手上有着一本家谱——《刘氏大宗全谱》,据老人讲,它由《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之子刘沐于唐顺宗元年始修。经北宋、明朝,到清朝的同治年间,刘氏族中文人、官员,先后6次修撰抄誊而成,详实地记录了刘邦及后裔从战国到清代湖广入川再到现代,60余代人的宗支派衍、流寓迁徙、生居卒葬及其生平业绩等情况。后来经过修谱,核桃街村的刘氏一族耗时21年,彻底完成《汉刘百世谱》,记录了从汉代邵阳东湾泥渡村到绵阳核桃街刘氏的家族演化。其中既有刘姓人群播迁分布、谱序训文、相关学术研究,又有古今刘氏名人传略、典故传说、人文史迹等,图文并茂。刘备真的是刘胜后人吗说回到汉末时期,刘备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从涿郡起兵,到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公元263年,被曹魏灭亡,刘备的...
族谱知识 | 2018-11-23 -
中国传统的辈分是怎么称呼的?
现代人的辈分观念不怎么强,再加上长年不走动。逢年过节碰上不怎么来往的亲戚们,都不知道如何称呼。今天,族谱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传统的辈分是怎么样的?辈分的尊称和自称分别有哪些?辈分尊称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
族谱知识 | 2018-11-22 -
世系观念起源于什么时候?有哪些发展?
“世系”二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和传承而延续下来的一个专有名词。最早是从帝王和世家传承关系中出现的。那么,世系观念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了解。“世系”最开始不是作为一个词而是分开使用的,其本意可能与先民结绳记事的习俗有关。徐中舒《结绳遗俗考》中可以窥见一二:世,《说文》“三十年为一世”,从卉而曳长之。按金文“世”,从止不从卉,《说文》据后出字形为说,不可信。金文“世”…….从止结绳,止者足趾。《诗·下武》“绳其祖武”,《传》云:“武,迹也。”谓足止迹也。此即世字确解。意者古代祖先祭坛上,必高悬多少绳结以记其世系。故《诗·抑》云“子孩绳绳”,《蠡斯》云“宜尔子繇绳绳兮”,并此事之实录。孩之从系,系亦像绳形。盖父子相继为世,子之世即系于父之足趾之下,故今人犹云“踩到祖先足迹”,仍古俗之遗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世”是指以结绳来标志前后几辈的世系关系。“世”、“系”...
族谱知识 | 2018-11-18 -
唐朝时如何编修谱牒的?对现代有什么借鉴意义?
唐代,谱牒的作用发展到高峰阶段,郑樵在《通志》一书中记录了谱牒在当时盛行的情况:“自隋唐而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可见谱系在唐代社会的深入状况。因此,隋唐时,针对这种情况,不仅采取了科举制来打击士族,唐代还采用官修谱牒的方式来“抑士扬庶”,以平衡社会的基本矛盾,使士庶二族渐趋合流,便利于政治统治。唐太宗时期修《氏族志》据史书记载在唐太宗时,“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菜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通过这段文字的描写我们知道,唐太宗修《...
族谱知识 | 2018-11-17 -
谱牒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具体有哪些内容?
谱牒源于历史上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以及事迹的谱学著作,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就已产生,隋唐时期(581-907)开始逐渐从官方流传到民间。到了商代,在青铜器上有了专门记述商人世系的内容。周代时在鼎上开始记述家族世系,有历史可查。战国时期,谱牒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了官府之学的主要内容。秦汉时期,谱牒从官方扩展到了民间,民间也开始兴起编修谱牒的风气。隋唐时期,谱牒有了进一步发展,隋朝时谱牒达到100余种,但很多谱牒在战火中损毁。唐朝设立了正寺,主要用于修《氏族志》、《姓氏录》等官方谱牒。北宋沿袭了唐朝的制度,有官修族谱的部门,皇帝还下诏“宗正寺以帝籍为玉牒”。元代,设立正宗院,和唐朝宗正寺一样的智能。到了明清,电视剧经常出现的“宗人府”就是专门从事谱牒编修的地方。谱牒的主要内容谱牒所记载的家族史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一般分为世系图、家谱正文、附录三个部分。世系图记录着本族中...
族谱知识 | 2018-11-15 -
古代家谱中的堂号是什么?其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在查阅家谱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在家谱中出现了所谓的“堂号",有些人可能会对堂号有所疑问,不知道堂号是什么,其存在有什么意义?所以今天族谱网小编就跟你们聊一聊。图源自网络堂号是什么?明清以来,祠堂就成了宗族祭祀先祖以及谈论大事的场所,而每个家族的祠堂都有着自己的堂号,因此可以这么理解,堂号算是一个宗族的标志。一般堂号是分为了两大类的:第一类是有着姓氏特徵的堂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都是有一定含义的典故的,它是可能重复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比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第二类就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这类堂号就是一个姓氏分支特有的,或者说与其他宗族的堂号很少重复的,还有少量的堂号是可能会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有着比较高的重复率的,当然还有一些堂号是以姓氏、地域来体现的,从而也能判断出宗族方面在该地有着一定的贡献的,比如说“世德堂”、“崇本堂”等,其中“世德堂”,在丁、王、李、吴、何、沈...
族谱知识 | 2018-11-11 -
族谱的研究价值到底大不大?族谱的这些内容你得知道?
族谱,具体说是一个家族的史书。从大方面来说是一个家族传承的承载,也是一个时代变迁的重要保存地。从现实来说族谱究竟有没有研究价值,我们还得从族谱的渊源说起:清嘉庆《梁氏崇桂堂族谱》云:“谱牒之学源于世本,衍于魏晋,盛于齐梁唐,初敕修氏族欧公本之以表率,相世系,海内门阀缨无复遗漏矣。”这一句话基本概括了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谱学起源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豪族势力发展,士族高门和庶族寒门世代相袭,不容逾越。世家大族为保护自身利益,注重门第、血统和婚姻,谱学遂成为维护他们政治、经济特权的工具。因此,修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族谱多为官修,往往出自著名史学家之手,如刘知几先后编撰《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卷。直至宋代族谱逐渐由私家纂修。清朝建立以来,非常注重家族在基层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清初族谱的修撰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庶民修撰族谱衍成风潮。族谱的主体内容价值族谱中主要记述了家族的世系...
族谱知识 | 2018-11-10 -
家用族谱的统一编排格式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族谱的修撰格式有一个从简单谱系、谱表到体例完备的发展过程。我国族谱绝大多数是以传统欧苏体例为范本,将族人的生(包括学历、职务、功名、居住)、婚(包括配偶、孕育)、卒、葬(包括墓地或寿穴及穴山坐向)用最精简准确的语言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表册。目前,聂族各支都在兴修族谱,应该注意族谱修撰格式,既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复杂,现代比较标准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谱序。这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外族写序人通常是当时、当地的名人,或是与家族有特殊关系的人。谱序跋的内容大致是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渊源传承,有的谱中还阐发一些修谱理论。随着族谱撰修的次数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大型族谱,其序跋篇幅很大。通常情况是续修次数越多,谱序就越长,谱序跋本身也就成了了解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二是谱例。即修谱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体例、领谱和族谱的管理...
族谱知识 | 2018-11-09